首页

足之家女王

时间:2025-05-29 07:09:08 作者:浙江文化观察:“文物+科技”能有多少打法? 浏览量:75799

 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(林波)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动力。浙江省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,正积极探索“文化+科技”融合的新路径,而“文物+科技”的结合,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。

5月28日,杨建武接受采访现场。 (浙江省博物馆供图)

  “‘文物+科技’势在必行,我们必须积极响应。”5月28日,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、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杨建武接受专访时表示,科技创新正为文物保护与传承注入新动能,而破解理念壁垒、搭建供需桥梁是推动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。

  当天,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学术研讨会之博物馆新业态“文物+科技”分享会在杭州举行。当下,文物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跃入公众视野,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。“文物+科技”能有多少打法?

  首先,科技赋能文物保护,破解传统难题。

  杨建武表示,传统文物保护手段往往面临诸多局限。以文物检测为例,过去需要在文物本体上安装检测设备,可能对珍贵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

  如今,这一难题正在被“破解”。

  譬如,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等联合研发的“无接触检测技术”工具,可以在不触碰文物的前提下完成精准分析,极大提升了文物保护的安全性。类似的技术创新,正在修复、存储、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,让文物“延年益寿”成为可能。

  其次,数字技术让文物“活”起来,增强文化传播力。

  AI、VR、元宇宙等技术的兴起,为文物展示提供了全新方式。人形机器人演绎古舞、AI复原历史场景、虚拟展厅沉浸式观展……这些创新手段不仅让静态的文物“动”起来,更以更生动、更互动的方式拉近公众与历史的距离,激发文化认同感。

  再者,科技助力文物“DNA鉴定”,为流失文物“寻亲”。

  近年来,随着材料科学和分子分析技术的发展,文物“DNA鉴定”成为可能。通过高精度光谱分析、同位素检测、微观结构比对等科技手段,研究人员能够精准识别文物的材质来源、制作工艺甚至年代特征,为流失文物“寻亲”。

  尽管科技优势显著,博物馆领域的技术应用仍存障碍。杨建武指出两大痛点:一是部分从业者对新技术存在偏见,认为“奇技淫巧”背离传统;二是供需信息不对称,科技企业手握专利却难触达需求方。

  他呼吁通过行业平台建设打通壁垒,“让供需双方实现无缝对接”。

 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,杨建武提出“主动拥抱”策略:思想上需认清科技是“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支撑”,行动上则要持续学习更新。

  “博物馆人不能做局外人,唯有与时俱进,才能为文化遗产插上腾飞的翅膀。”他特别提到,从藏品管理到展览呈现,科技应延伸至博物馆全链条,形成系统性创新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巴黎奥运)综合消息:盛李豪加冕双冠王 中国5金暂居金牌榜第三

2022年,赵曦参与德中协会的乐团活动,穿着汉服演奏古筝。“当我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传统服装时,很多外国友人问我,这是你们那儿公主穿的衣服吗?”赵曦觉得很有趣,也为中国传统服装得到一致好评而自豪。

近期全国降雨“面弱点强” 什么原因?如何应对?

值得关注的是,梅州印发《关于开展“3+5”服务专项行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急民企发展所急,解民企发展所忧,全面优化营商环境,做大做强县域经济,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动员广大民营企业投身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。

联通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清贵一审获刑11年半

前段时间,我女朋友晚上回家会直播带货,一个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。但是直播需要连续站4个小时,她腰本来就不好,一直说腰疼,我就让她先辞掉了,她现在要找工作,我说再歇歇,等腰养好一点再去。

拔尖人才培养 高校如何“健行”?

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丁红星介绍,近年来,该校依托学科特色、整合资源优势,通过举办宠物嘉年华等系列活动,大力宣传宠物科学知识,引导公众以更科学和负责的方式养护宠物,构建人宠和谐社会。

匈塞铁路贝诺段运营两周年 发送旅客超683万人次

一是抓紧出台改革实施方案。财政部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注重加快推进改革和推动财政科学管理的有机结合,积极回应社会和基层关切,针对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,逐项细化制定任务清单,明确时间表、优先序,初步形成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,作为今后改革的“总路线图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